击字五行属什么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歷切頁碼第407頁,第25字續丁孫
擊攴也。从手毄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堅歴反頁碼第978頁,第3行,第2字述
攴也。從手毄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攴,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43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59頁,第1字
攴也。
段注攴下曰:小擊也。二篆爲轉注。攴訓小擊。擊則兼大小言之。而但云攴也者,於攴下見析言之理。於擊下見渾言之理。互相足也。攴之𥛬變爲扑。手卽又也。又下曰手也。因之鞭箠等物皆謂之扑。此《經典》扑字之義也。《咎繇謨》古文戛擊,今文《尙書》擊爲隔。同音叚借。
从手。毄聲。
段注古歷切。十六部。
白话解释击,持械打杀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“毄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手、毄聲。隸書同。楷書左上的「軎」下方的「口」形訛變為「凵」形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毄」為聲符,有兼義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毄」字的本義為「相擊中也(互相擊中)」,和「擊」的本義密切相關,因此「擊」字從「毄」聲有兼義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擊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805頁,第8字2陳昌治本第1031頁,第8字3黃侃手批第773頁4說文校箋第538頁,第7字5說文考正第483頁,第13字6說文今釋第1779頁,第2字7說文約注第3007頁,第3字8說文探原第6021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2584頁,第2字10說文標整第321頁,第10字11標注說文第516頁,第3字12說文注箋第4268頁,第4字13說文詁林第11964頁【補遺】第17823頁14通訓定聲第2134頁,第2字15說文義證第1064頁【崇文】第4253頁16說文句讀第1755頁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714頁,第4字18古字釋要第1128頁,第3字